〔記者徐義平/台北報導〕實價登錄及揭露政策上路至今快三年,雖然提供不少民眾購屋時參考,但也出現有心人士疑透過「作價」手法來「膨風」房價;房仲業者 整理出四大作價手法,不管是左手換右手、先買後拉抬等,目的都是墊高租金、炒高房價,這些有心人士才是炒房的最大凶手之一。
房仲業者舉例,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某棟企業總部,在二○一二年底完工後,隔年一月出現一筆廿三樓的高樓層承租實價揭露資訊,每坪月租金達三七一九元、合計 月租金達一七六萬元,超越台北一○一大樓的租金行情,一度登上實價揭露租金最高商辦王;但查證承租對象後,發現承租業者其實是該集團旗下的關係企業;這種 手法可稱為「自家人承租自家大樓法」。
灌水灌出「鍍金」店面
作價還常見於店面買賣,尤其近幾年不斷有每坪千萬元金店面交易訊息傳出,以二○一三年揭露的西門町店面為例,該交易資訊其實是整棟六層樓的建物,總價約七 千一百萬元,拆算一樓每坪行情約六八○萬元,但實價揭露卻出現千萬金店面,原來是總價全部灌進一樓店面,實際只是「鍍金」店面。這可稱為「特殊拆算價格手 法」。
房仲業者還說,更有業者將店面交易的總價直接用來拆算土地價格,才能順利拼湊出千萬地價的聳動資訊;一般來說,店面買賣主要看的是租金投資報酬率,再以租金投報率回推店面價值,是相較準確的方式。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,實價登錄雖有助民眾了解行情,但透天等整棟產品並未要求拆算,很容易出現價格失真;另由於資料延遲公告,市場上不時出現登錄空窗期間對外放消息藉以拉抬價格之事,不只擾亂行情,也讓實價登錄的美意受到影響。